【关注】福建宁德:主题零工市场——重构就业生态 传递民生温度
发布时间:2025-09-11 15:15 点击数:28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积极推进零工市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公益服务原则,打造网购式线上零工平台,合理布局建设线下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用13个零工市场、66个零工驿站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就业保障网,让灵活就业者好就业、就好业。



实践反馈成长

零工经济的青春试验场


走进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青柠零工市场的电子屏上滚动着最新招聘信息——大学生兼职家教、新媒体运营助理、实验室助理……屏幕前,大三学生小林输入自己的专业和求职意向,系统很快为他匹配到了所需岗位。以前找兼职像大海捞针,现在平台根据我的专业和兴趣精准推送,刚接了个新媒体运营的短期项目,既能赚取生活费,又积累了实习经验。小林的经历,是无数宁德市高校学子通过零工市场实现就业的生动缩影。


今年7月,宁德师范学院青柠零工市场启动试运营。作为全省首个校园零工市场,青柠零工市场为高校学子精准推送招聘信息,涵盖信息传输、文化传媒、制造等多个领域,既有稳定全职岗,也有灵活实习、兼职机会,为高校学子搭建起岗位对接+能力提升的就业服务平台。同时青柠零工市场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等对接服务,不仅填补了校园服务体系的空白,更通过实践反馈成长的闭环,为学生与用工企业搭建起精准高效的求职招聘通道。



特色化布局:

精准服务触达多群体需求


在福鼎市妇女儿童中心,270平方米的巾帼零工市场成为女性灵活就业的温馨港湾。这个由沿街旺铺改造的空间,划分出技能培训、直播带岗、权益保障等7大功能区,专门对接女大学生、宝妈独抚母亲等群体的需求。52岁的独抚母亲王秀琴在这里完成电商客服培训后,每月稳定增收2500元,她表示:以前在家带娃觉得和社会脱节,现在每天和姐妹们一起学技能、接订单,日子有了奔头。截至目前,1550余名注册用户在这里找到了适配岗位。


同时,特色工坊成为托起家门口就业的重要载体。蕉城区金涵乡的宝妈们,跟着泉州工艺品企业学习手工上色,通过“3天速成培训+计件结算,实现带娃挣钱两不误;洋中镇的银发车间里,62岁的李奶奶戴着老花镜穿针走线,承接服装企业缝纫订单:以前蹲在村口等零活,现在在工坊里和姐妹们一起干活,每月多赚1800元,还能和老姐妹说说话。


东侨开发区的残疾人零工驿站联动市残联,开发手作工坊”“线上客服等适配岗;福安市城阳镇零工驿站搭建电机企业劳动力线上桥梁……目前,全市已建成的十几个主题零工载体,聚焦不同灵活就业群体需求,持续完善零工驿站服务功能,不断探索运维新模式,为灵活就业群体赋能,实现供需双方高效对接。



跟着产业走

需求预判保障季节性用工


福安市葡萄之乡的甜蜜事业,因零工市场的介入焕发新活力。每年7—9月采摘季,需要大量临时劳动力。当地零工市场提前3个月启动葡萄季专项服务,通过走访200余家合作社,梳理出采摘、分拣、包装等岗位的需求峰值与薪酬标准,再定向推送至宝妈、暑期学生等群体。


早上在葡萄园摘果,下午就能在平台上查到工钱,还能一键购买当日生效的意外险。穆阳镇村民陈大姐的经历,正是零工市场服务精细化的生动体现。据统计,依托零工市场,4476人获得岗位推荐,1701人实现兼职增收,839人办理零工保险。这种跟着产业走的零工模式,让季节性用工不再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产业需求+群体特点的精准匹配,在柘荣县体现得尤为明显。针对刀剪制造、太子参加工等产业的季节性用工需求,当地零工市场开展直播带岗,柘里找活品牌主播董梦婷带着镜头走进车间,让求职者直观看到刀剪打磨的工作环境;维权窗口则提前介入企业的工时核算环节,破解了以往马路蹲活的维权难题,让山区劳动者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2025年,宁德市将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和用工需求建设100个零工驿站,更多主题化零工载体将深度融入地方产业与群众生活场景。同时,搭建线上零工平台,不断优化功能,推出灵活可操作的用工意外保险、线上工资结算等功能,织细织密就业保障网,持续为供需双方赋能。截至目前,宁德市各地零工平台发布岗位2.39万个,求职者登记数5.26万人,成交量11621单。



图文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大平台
四方参与
政府推动
精准聚焦
小英领活
致力于打造中国灵活就业服务平台最受信赖品牌
客服电话:
400-638-5590
版权所有©上海小英领活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2019-2022 备案/许可证编号:鲁ICP备20018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