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筑牢劳动者权益“保护网” 河北石家庄护航新就业形态有序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6 17:00 点击数:49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新就业形态兴起等新变化,石家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从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规范化工作体系、多角度沉浸式宣传、开辟快速治理通道、创新沟通协商机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升级、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馨港湾”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着力打造“石家庄模式”的新业态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开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发展新局面。

突出政策引领 构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规范化工作体系
一、健全“长”治理机制,凝聚工作共识

石家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总工会、市交通局、市邮政管理局等 9 部门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成立石家庄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工作推进小组,建立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细化 17 条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积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权益“防护网”。

二、构建“全”政策体系,规范用工管理

深入全市 173 家新业态企业进行摸底调研,出台《石家庄规范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办法(试行)》,在用工形式、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6个方面出台26条措施;制定出台《新业态相关企业劳动标准指引》,在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社保费缴纳、连续工作时长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形成规范统一的新业态行业用工保障标准体系。

三、开展“多”角度宣传,增强维权意识

在各部门微信公众号、人社一体化平台、社保网报系统和抖音等媒介上,进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维护相关政策解读。整理印发《石家庄市企业劳动关系工作指引》《石家庄市劳动者维权指引》,通过“就业大集春风行动”及“和谐劳动关系主题宣传月活动”,将政策文件发放到劳动者手中,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动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组建石家庄市劳动关系专家“智库”,深入顺丰、滴滴、美团等重点平台企业,召开政策宣讲会 20 余次,联合市工商联开展“惠企政策进商会”活动 5 次,面对面指导新业态企业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对就业、社保、职业培训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破解权益痛点 打造“石家庄模式”新业态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一、开辟快速治理通道,全力保障劳动者权益

建立维权绿色通道,向社会公布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电话,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打造“马上办”快速维权通道,设立劳动仲裁、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窗口 , 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案件实行“快立、快调、快办、快结”, 并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 , 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双随机”执法活动 30 余次 , 抽取检查对象 59 家 , 找出整改问题 26 个。成功调解案件15件,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追回经济损失10 万元。

二、创新沟通协商机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以新业态企业为重点,培育集体协商试点。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会协商、不敢协商、不对等协商”等问题,落实《推进集体协商“凝共识 助 发展 促共富” 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工作要求,指导企业或行业围绕劳动定额、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进行协商。截至目前,快递行业、外卖送餐行业、家政行业已开展集体协商,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2 万余人,“顺丰集体协商典型案例”入选《河北省总工会集体协商典型案例汇编》。持续推动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向基层下沉。面向各县(市、区)、新业态企业(行业)、小微企业延伸建设集体协商指导工作站(点),构建工作室—工作站—工作点网格化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咨询、指导、服务、协商、评估、推广等功能,逐步形成信息填报、指标核定、企业筛选、典型示范等规范化制度化操作,目前石家庄市已经建成 55 家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

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政府职业培训体系,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持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就业服务体系,动态发布新职业分类需求信息,为其提供就业指导。2024 年,累计组织开展育婴师、家政人员、外卖员等新业态技能培训8期,培训劳动者440 人次;在北京市成功举办75场劳务输出双选对接会,与42家家政企业成功签订劳务输出协议,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快速就业。截至目前,北京市家政输出基地已与石家庄市95家家政企业签订了企业加速服务协议,石家庄市成功输送2400余名家政人员在北京就业。

聚焦职工关切 开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新发展格局

一、坚持党建引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一体化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市县明确由专人负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党建工作,推动建立各级行业党委,落实行业部门“管行业、管党建”责任。统筹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等阵地资源,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中心(站点)100个。探索“党课+”教育模式,组建“党课讲师团”,既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宣讲党的好政策,又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诉求解决反馈机制,妥善处理涉及吃住停车、权益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意见建议 180 余个。开展“小哥随手拍”活动,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基层治理,解决问题 400 余个。

二、加快推进新业态产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优化升级

大力开展以新业态为主题的“新媒体直播电商招聘会”和“直播带岗”线上招聘活动,为美团、顺丰等新业态企业招聘员工 700 余人。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引领带动作用,依托美东新零售电商直播孵化基地、新华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两家基地,组织135家入驻机构以短视频、文创等形式为主,开展直播1020场次,带动2000 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结合新业态行业发展实际,对各县(市、区)现有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功能优化与升级,2024年全年计划优化升级17家,已全部升级完成,目前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实体有6232户。

三、持续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馨港湾”

近年来, 按照“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共建共享、务实高效”的工作思路,石家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中国建设银行石家庄分行共建114 家“劳动者温馨港湾”,利用各县(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业园区、商业楼宇等场所自建71 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馨港湾”,在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能喝水可热饭、能休息可阅读、能充电可储物、能取暖可纳凉”的基础上,设置16项免费服务项目。各县(市、区)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馨港湾”为依托,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温暖”服务活动,最大程度实现了免费服务内容全覆盖,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了既有“颜值”又有“温度”的“歇脚地”“加油站”“充电桩”“暖心窝”,不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幸福感、获得感。

来源:《人力资源服务》8月刊


三大平台
四方参与
政府推动
精准聚焦
小英领活
致力于打造中国灵活就业服务平台最受信赖品牌
客服电话:
400-638-5590
版权所有©上海小英领活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2019-2022 备案/许可证编号:鲁ICP备20018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