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就业,形成了去雇主化的新就业形态。如何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如何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厦门市通过畅通维权渠道、加大职业伤害保障、加强便利场所建设、引入应急救护培训、探索“零工市场”就业服务等方式,持续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保障,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劳动者创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职业环境。本文重点关注厦门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零工兼职机会和职业伤害保障的探索。
“按单收入,一单大概2-4小时、收入约200元,多的时候月入3000元……” 8月1日,家住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阳台山社区居民刘文婷说,“打零工兼职”目前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时间可控,收入还不错”。宝妈刘文婷曾是一名医药代表,目前是一名零工兼职者。“孩子小,无法投入全职工作”,她说,3个月前开始寻找零工兼职工作,“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
“对有一定技能或劳动能力,又不能做长期工作的灵活就业群体来说,做零工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新兴业态的发展,厦门灵活招聘的需求越来越大,零工群体的体量也不断庞大,他们除了是“把零工当副业”的兼职者和宝妈等无法全职工作的群体,也包括一时找不到长期工作只能依靠打零工来短期过渡的务工者等。
与此同时,上零工市场的企业往往用工急、要求招聘反应快……为平衡供需,帮助他们实现更稳定的就业,厦门零工驿站、“零工市场”应运而生。数据显示,厦门市现已建成6个零工市场和20个零工驿站,遍布岛内外6区。特别是去年底开始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工市场”以来,厦门零工市场迸发出更多需求,带动更多创新变革。
零工等新就业形态模式下,通常不存在劳动关系。如何解决零工兼职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不足、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分散平台企业的经济风险?去年9月,厦门人社、财政、金融监管等四部门联合指导有关保险机构,率先全省推出专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险。该保险旨在保障厦门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遭受意外事故造成的身故、残疾、医疗费及住院津贴四项保险责任,截至今年6月30日,其投保人数超过1.7万人,累计投保170万天次。
“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厦门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支持和关怀,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厦门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险通过“政府引导、财政补贴、商业运作”的方式,让灵活就业人员、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每人每天只需支付0.4元的保费,就可享受最高40万元的保险保障”,经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目前厦门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和雇佣灵活就业人员的公司选择通过购买这一险种增加意外风险保障。
来源:人民网